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耄耋之年吕秀峰 六盘山中传花儿
2024-05-23 07:45:01   
2024-05-23 07:45:01    来源:新消息报

W020240428422686278667.jpg

吕秀峰还在笔耕,整理记忆中的花儿。记者 闵良 摄

年过八旬的吕秀峰。 见习记者 张嘉怡 摄

西海子花儿会上,吕秀峰开嗓。

吕秀峰参加花儿大赛。

西海子花儿会吸引了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等地花儿爱好者参加。

《原生态六盘山花儿》出版。 记者 闵良 摄

  六盘山中这个清冷的早晨,耄耋之年的吕秀峰再一次回忆起了80年前的往事。他已经无力将往事连缀成片,只能任由回忆像断线的珍珠般撒落在那个叫堡子山的山脚下。

  86岁的吕秀峰在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住了80年,六盘山的花儿陪伴和影响了他80年。如此漫长的岁月在历史的天空中映照出无数光彩夺目的鲜艳时刻,就像六盘山一样色彩斑斓,令人惊叹。

  花儿改变了王洛宾,也改变了吕秀峰

  你或许知道六盘山花儿,但却不知道它的重要性。那么,咱们先来讲一段往事吧。

  吕秀峰出生前两年,也就是1937年,王洛宾和萧军等人结伴从西安去兰州,途经六盘山时碰到恶劣天气,便滞留在一家客栈中。客栈老板娘“五朵梅”无意间唱出的六盘山花儿改变了王洛宾的想法,让他放弃了学习西洋音乐,转而投入研究中国民歌。王洛宾后来回忆说“那首浓郁芬芳的花儿,的确是我一生事业的转折点”“这段缘由,使得我逐渐放弃了对西洋音乐的向往,投入了民歌的海洋”……沿着这条路径,王洛宾为我们奉献了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《达坂城的姑娘》等家喻户晓的民歌。

  花儿流行于西北地区,分为青海河湟花儿、甘肃洮岷花儿和宁夏六盘山花儿三大派别。得名花儿,是因为歌曲大多是情歌,歌中女生经常被称作花儿。

  六盘山下的花儿改变了王洛宾,也改变了吕秀峰。

  从未想过,花儿让他变成“宝贝疙瘩”

  1945年,吕秀峰6岁,全家从固原炭山迁到了外婆家所在地张易。吕秀峰不愿进学堂念书,这令母亲很难堪,因为吕家在张易拥有5间百货铺子,并非掏不起学费。外婆家更是当地大户,吕秀峰大舅毕业于黄埔军校,二舅在当时的甘肃省政府工作,四舅是张易镇镇公所主任。这样的家庭居然出了个不愿意读书求功名的孩子,母亲如何想得通?

  倒是外婆帮助了吕秀峰,把他交给了羊倌高凤鸣。当然,谁也想不到,那次轻描淡写的交付成就了吕秀峰与花儿的不解之缘。

  当时的张易镇人人会唱花儿,放羊的、锄地的、割草的、走路的都会,高凤鸣当然也会。而且,放羊人特别爱唱花儿,原因无他,就因为深山老林中放羊特别寂寞,特别害怕野兽,唱花儿可以壮胆,可以排遣寂寞。直到今天,吕秀峰还承认当年学唱花儿只有“排除寂寞”这一个目的。

  “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非遗啊,比赛啊,花儿既不能光宗耀祖,也上不得台面,因为全是男女情爱。红白喜事可以请人唱秦腔,但绝不会请人唱花儿,所以纯粹就是自娱自乐。”

  “我觉得我好像为花儿而生,听高凤鸣老人唱两遍我就会了。”吕秀峰对此记忆深刻。没过几天,师徒俩赶着一群羊,一个在山头这边唱,一个在山头那边唱。

  吕秀峰学会的第一首花儿是《天亮了就要相见呢》。这首花儿,他张口就来,时高时低,婉转曲折,歌中夹杂着“哎”“呀”“哈”“哟”等语气词儿,表达的内容是一个男生夜不能寐,想着天一亮就要去见心中的女子。听着听着,不禁想起《诗经·关雎》篇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”的场景。

  放羊与花儿如此密不可分,吕秀峰却碰到了两次放羊危机。事后看来,每次危机都是六盘山原生态花儿命悬一线的时刻。玄妙的是,每次危机过后,他都能再次拥抱羊和花儿。

  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,吕秀峰告别了外婆家羊群,告别了心爱的花儿。妙的是,恰在这个时候,有人给吕家赶来32只羊。原来,此人欠吕家货款,以羊作抵。于是,羊群上了六盘山,吕秀峰的花儿也重新回荡在六盘山间。只不过,这次没有高凤鸣。没有了高老师,还有张老师、杨老师,他跟很多人学习过,记的词儿和曲调越来越多。“调调有好多种,现在差不多忘掉一半,但词儿是记住了的,收集在《原生态六盘山花儿》这本书里。”

  搞农业合作社时,吕家的羊进了合作社,吕秀峰第二次与花儿“分手”。这次比上次更彻底,他被家人逼着背起书包进了小学读了3年书,渐渐淡忘了花儿。可就在此时,花儿却再次眷顾了他:当时他已经21岁,政策不允许大龄学生升初中,要回生产队务农。鉴于吕秀峰有放羊经验,生产队于是安排他放羊。

  好嘛,他又拿起了羊鞭唱起了花儿,又开始了“放羊—寂寞—花儿”的循环。这次放羊的时间长达18年多。这18年中,他结婚生子,从花儿少年变成了花儿大叔。从此,花儿更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,一天不唱都觉得浑身不自在。

  他从未想过花儿能改变什么,从未想过唱花儿有啥意义,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唱的花儿会被别人研究、叫好,从未想过花儿会让他变成一个“宝贝疙瘩”。

  土地承包到户后,吕秀峰彻底告别了放羊生活,但花儿并没有离他而去。因为40年的日夜相伴,吕秀峰和花儿已经水乳交融,密不可分。

  从口中到纸上,传承有了第一手资料

  1979年,宁夏举行首届花儿大赛,固原地区推荐吕秀峰去参赛。这次亮相开启了他的花儿王之旅,“当时有奖金咧,800元还是300元,我忘了,挺高兴,唱了30年花儿,第一次靠它挣了钱。”随后,吕秀峰多次参加各种比赛,每次都能拿到大奖,渐渐地,他被称为“六盘山原生态花儿王”。

  2010年,吕秀峰迎来了巅峰时刻:他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遗(六盘山花儿)代表性传承人,他在张易镇的小院被命名为传承基地。走进吕秀峰居住了80年的小院,处处都能感觉到老人与花儿之间那种难舍的情愫。

  吕秀峰71岁成为非遗传承人,并没有想着过清闲日子,反而决定“要干点事”。现在,我们知道他已经干成了两件事。

  一件大事是连续举办了七届西海子花儿会。西海子是张易镇的一个大湖,吕秀峰从2013年开始张罗第一届,到2019年,共举办了七届,甘肃、青海的花儿歌手都不远千里来相会,隆盛之时有四五百人之多。疫情期间停了3年,今年他想继续举办第八届。“人的寿命有限,我想办够十届。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,我就不知道喽。”

  另一件大事是出版《原生态六盘山花儿》。吕秀峰会唱几千首花儿,但把嘴里的花儿变成纸上的花儿却非易事。方言姑且不论,即便是正常词语,对只上过3年小学的他而言也是困难重重,草稿上经常出现替代符号。负责整理书稿的家人们每每看不懂,他就唱,一唱词儿就出来了,家人才能把正确的词填上。当然,记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,草稿上经常看到“×”,那是他觉得记错了的词儿,为了不贻误后人,只能忍痛“枪毙”。

  今年1月,《原生态六盘山花儿》面世,收录1500首花儿。这是六盘山的馈赠,散发着田野乡间的独特芳香。不信,你看:那里有“土黄的骆驼走西洋”,有“杨六郎领兵过六盘,兵折了几万血淌咧几天”,有“好花不会四季开,跟妹有缘你就来”,有“喜鹊垒窝鸡上架,尕妹常把你牵挂”……

  已退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赵文洪评价说:“歌词没有修改,原汁原味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是今人和后人研究、传承六盘山地区花儿的第一手资料。”

  已退休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袁林则希望能给吕秀峰“多录制一些音像资料,把这笔珍贵的精神遗产留给后人。”

  现在,吕秀峰经常静坐在书桌前冥思,苦苦搜寻脑海中支离破碎的记忆,循着蛛丝马迹去捕捉曾经进入脑海的花儿。每有所得,便一笔一画、郑重其事地写下来。(记者 闵良)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石卿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